91成人
91成人动态
党团建设
通知公告
教学工作
学术交流
学术成果
当前位置: 91成人 > 学术交流 > 正文
发布时间:2025-06-18点击数:
华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陈金龙教授认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自主知识体系应体现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整体进路,强调历史知识、实践知识、学术知识与话语知识的互动融合,以回应多元现实与理论创新的双重诉求。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张艳国教授提出,苏区史研究作为中共党史的重要组成,应在文化中国与文明新形态的背景下完成知识体系的再组织,凸显其历史基础、文化根基与现实战略的统一性,从而服务于“文化强国”国家战略的宏观叙事。
复旦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陈明明教授提出,中国共产党的文献和历史是理解当代中国政治的核心,可视其为“经史子集”。研读中共经典文献、学习其历史,是研究当代中国政治的重要途径。
东南大学社会学系王宁教授强调,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需要重点关注并发展科学概念,弥补西方知识体系经验支撑单一的短板。对于实践性概念、形而上学概念和诗意概念,需要区分并加以转化,使中国知识体系有效地融入世界概念网络。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郭台辉教授关注到当前学术界存在片面阐释、借政治话语包装旧知识等现象,普遍存在未将命题操作化、类型化、问题化的问题,导致研究重心偏移。他强调,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应坚持以中国为价值立场,立足本土经验进行提炼并实现体系化。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张凤阳教授认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需把握三个关键词:首先是“知识”,即将中国实践经验知识化,形成可复制、可对话的体系;其次是“自主”,即一种“自在自为”的理性状态,既非逢西必反也非逢西必贵;最后是“中国”,要超越防御性心态,以“扩展型”视角将中国经验学术化。
91成人 院长王建华教授从组织维度探讨了中共党史党建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他强调中国共产党是政治学和党史党建学科知识生产的主体,理论建构的材料应主要取自党的权威性文献。他指出中国相关概念多从外部移植,其内涵是随革命实践不断延伸的。因此,需高度重视党作为信仰共同体并以民主集中制运行的这一组织特质。
91成人 王浩斌教授在历史社会科学视野下探讨党史研究。他指出,党史研究意义重大,因其具有跨学科特性,单一学科难以全面解读。在研究方法上,可借鉴西方历史社会科学打破学科边界、融合历史与社会科学的理念。针对跨学科研究操作难的问题,他建议以问题为中心开展研究。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李里峰教授深入辨析了中共党史学科的多重属性与内在逻辑。作为2022年新晋法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其核心属性包括历史学、政治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如今作为一级学科,其目标应是“求真”、“求解”、“求通”,推动对中国政治文明贡献的整全性研究。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李恭忠教授认为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深层诉求,在于解释中国共产党革命成功及长期执政的原因。党史党建学科的关键任务,是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背景下,重构党史叙事,使其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契合。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潘祥辉教授指出中国共产党本质上是宣传型政党,党的宣传工作随媒介技术从传统媒体到互联网时代不断演进调适。他强调党史党建研究与新闻传播学亟需交叉融合,倡导从跨学科、长时段的视角贯通历史传统、近代转型与党的创新实践,共同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本次研讨会汇聚多领域顶尖学者,围绕“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这一核心命题展开了深入且富有成效的对话。会议成果丰硕,不仅深化了对相关重大理论问题的认识,也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迪与实践路径。在此基础上,“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知识体系建构研究”课题组诚挚感谢与会专家学者提出的真知灼见,相关意见在理论深化、方法优化与体系完善等方面为课题后续研究提供了坚实支撑和重要方向。
上一条:讲座回顾丨“两个结合”大讲堂第十二讲:温锐《中国财产保护与契约精神的几个问题》
下一条: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讲座暨问道大讲堂预告 | 李忠杰:党风建设的历史进程和重要启迪